悉心养育和成功推广,让上海动物园诞生了一批“网红”,诸如被爱称为“西郊达菲”的棕熊“军军”和它的妹妹“玫玫”。
专为“军军”“玫玫”设计的“潦草小熊”玩偶成了上海动物园的招牌伴手礼,仅一家专营店一个月就能卖出上千件。
但人气飙升是把双刃剑,一些游客携带食物前往上海动物园熊山展区投喂“军军”“玫玫”,自以为这是“爱”。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今天(8月4日)从上海动物园了解到,近期,熊山展区游客投喂现象严重,上海动物园正在研究规划熊狼展区改建项目,试图通过现代化、动物友好型改造,消除乱投喂困扰。
“军军”已乞食
2024年1月4日,“军军”出生,由于毛发还处于“萌发期”,远看略显“潦草”。不过,这种特点反而成为“熊粉”更爱它的理由,他们觉得特别可爱,很符合“熊孩子”的“熊设”。
有才的网友给“军军”起名“潦草小熊”“西郊达菲”,在网上迅速传播。对此,上海动物园乐于接受,期待更多网友通过“玩梗”进而深入了解和关爱动物。
因此,当“军军”长大、“萌感”减弱后,今年元旦出生的“军妹”,也就是“玫玫”,便接过了“潦草小熊”的称号,从“五一”开始每逢单日展出。
刚展出时,吐舌头的“玫玫”,萌得让人融化。 图片来源:上海动物园
没想到,“军军”过气后,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,尤其是上海动物园内劝阻投喂的志愿者。近日,有志愿者在社交平台上疾呼:“有人疑似给‘军军’投喂干燥剂!谁来管!”
虽然事后园方表示,疑似吃下“干燥剂”的“军军”未表现出异样,但志愿者还是不放心,要求上海动物园想办法根除投喂问题。
一位资深志愿者告诉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,去年“军军”成为网红后,上海动物园借势做了一波劝阻投喂的宣传活动,起初效果不错,但没过几个月,“军军”热度下降,投喂又开始泛滥。
“‘军军’已经有乞食行为,更不要说展区里的其他熊了。”该志愿者断言,如果投喂得不到根除,“玫玫”很快也会产生乞食行为,这让见证“熊孩子”成长的志愿者们心碎。
不少志愿者表示,曾看到跟着妈妈“雅雅”活动的“玫玫”被“雅雅”驱赶、打骂,这是有人投喂导致“雅雅”护食;不文明的游客还为了“看戏”,故意用食物挑逗“雅雅”去攻击“玫玫”。
在上海动物园,除了熊山,马来熊展区、乡土动物区、狒狒山、天鹅湖等区域都是投喂“重灾区”。
投喂让许多动物的行为异化,尤其是聪明的灵长类动物,它们嫌弃官方饲料“寡淡”,只愿意吃含有人工香精的零食,而获得这些零食的方式就是乞讨。有些看到背着包或拎着袋子的游客就伸出手,看到游客没反应,还拍手示意提醒,再得不到回应,就生气、吼叫、拍打笼子。
去年夏天的“西郊达菲”。 图片来源:上海动物园
志愿者拍摄的乞食的“军军”和它的爸爸“戈戈”。
志愿者拍摄的游客不文明行为。
不是爱是害
投喂的后果有多严重?
1993年,长颈鹿“海滨”因误食游客投喂食物的包装袋,造成胃肠堵塞猝死。它的标本至今仍在上海动物园主干道旁展出。
2023年9月29日,雄性红猩猩“森泰”在上海动物园猩猩馆后场离世。如果没有疾病困扰,“森泰”本可以陪伴大家更长时间,但早在2001年,“森泰”就因多年被游客疯狂投喂,得了糖尿病。
此后20多年,它饱受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等基础性代谢疾病的折磨,每周要测一次血糖,严控高热量食物的摄入,活得十分痛苦。
1993年,长颈鹿“海滨”因误食游客投喂食物的包装袋,造成胃肠堵塞猝死。它的标本至今仍在上海动物园主干道旁展出。 图片来源:上海动物园
2023年9月29日13时25分,雄性猩猩“森泰”在上海动物园猩猩馆后场离世,终年45岁,相当于人类90岁高龄,根据全国动物园猩猩谱系信息,“森泰”是当时国内动物园最年长的猩猩。如果没有疾病困扰,“森泰”本可以陪伴大家更长时间。 图片来源:上海动物园
即使有那么多经验教训,但时至今日,仍有游客管不住手,坚持认为“蔬菜水果谷物等天然食品应该能喂”。
上海动物园资深饲养员指出,这是认知误区,所有圈养野生动物的饲料都有科学配比,随意添加饲料成分反而会降低动物对营养的吸收。
以食草动物为例,它们消化吸收极其依赖体内微生物,吃过多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,反而影响胃肠道内微生物平衡,容易生病;若一次被投喂大量谷物,剧烈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机酸被吸收后,会引起酸中毒,危及生命。
鸟类可以吃面包、蛋糕、饼干等“谷物”,是另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。
在自然环境中,它们吃的是植物的叶、芽、茎和种子,有时取食软体动物、水生昆虫,对人类来说可口的零食是高热量碳水化合物,只会让鸟类消化不良,或产生饱腹感,降低觅食动力,久而久之,导致营养不良,甚至死亡。
此外,游客投喂的食物“来路不明”,虽然他们自认为“天然有机”,但其实没有经过严格的质检、清洗、消毒,可能增加野生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。这样“自以为是的爱”只会害了动物。
隔玻璃有用?
“我们无权收走游客的食物,更不能强行驱赶游客,只能吼,吼到声嘶力竭。”志愿者表示,他们和安保人员带着提示牌和扩音喇叭守在展区内,一遍又一遍地宣传文明游园,发现投喂的,及时喝阻;不听劝的,就利用人数多的优势,围住不文明的游客进行教育,或用手机拍照片、录视频。
志愿者坦言,后两种方式比较“激烈”,很容易引发与游客的冲突。可如果不这么做,一些游客依旧我行我素。
因此,呼吁上海动物园加强物理防护措施的呼声渐高,用高强度玻璃取代传统围挡并抬高高度,被认为可以大幅压缩熊山展区游客投喂的空间。
对此,上海动物园在社交平台上作出积极回应,表示相关改造项目已经启动。
不过,有业内人士指出,“物理隔离”要看动物园实际情况,未必是解决投喂问题的“灵丹妙药”。很多展区与游客区没有落差,筑起铁笼、竖起隔离带、建造更多的封闭式展区,将使动物活动空间变小、居住环境阴暗潮湿、透气性差。
这种情况下,以牺牲展区的开放性和动物的舒适健康为代价,来控制游客投喂,反而是一种因噎废食。
武汉动物园、上海动物园、无锡动物园禁止投喂的公告提示。
投喂是最虚伪的爱!
怎样管住“手”
纵观全球先进经验,管住不文明的“手”还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。
明确法律责任、加强处罚力度是一种有效手段。
对大熊猫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游客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要求其签署文明参观承诺书,如多次出现不文明行为,将限期甚至终身禁入。
北京动物园在管理上也十分“强势”。根据《北京市公园条例》,游人游览公园禁止在非投喂区投喂动物,违者责令改正,可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;造成损失的,依法承担赔偿责任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,将被开具《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单》,该游客再次进入北京动物园时,门区的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报警,网格巡检人员第一时间对该游客进行一对一的文明游园提示,并向其发布提示单以约束不文明行为。
如该游客在园区再次发生不文明行为,公园将报送公安和城管部门进行执法,同时,被列入北京市属公园黑名单。
同样,新加坡、俄罗斯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都有禁止游客投喂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。
相较之下,《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》只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,《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》只禁止游客伤害公园动物,均未明确投喂圈养野生动物是否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现代动物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自然教育。许多游客的“自以为是”,还反映了公众自然教育缺失的困境。
这一点,动物园可以通过“丰容”来做到——创造条件让圈养环境尽可能贴合动物的野外生存环境,展现更多自然行为与天性。
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就把食物埋在土下,让大象体验“寻宝”野趣,而不是等候定时定量的投喂。
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以全球顶尖的动物丰容水平著称,向游客展现动物真实的野外生存环境。以新加坡夜间野生动物园为代表的一批东南亚动物园则主打“夜游”的新奇体验,繁荣旅游经济的同时,也向公众普及夜行性野生动物的自然知识。
新加坡禁止公共场所喂鸽子,这是犯法行为。
日本北海道的旭山动物园利用当地冬季积雪的气候条件,给企鹅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。 图片来源:旭山动物园
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