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户网配资
2025年9月29日,韩国对中国内地的团体游客试行免签政策。
几乎同步,韩国最大的外卖平台“배달의민족”,中文常译作“外卖的民族”,正式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。
消息一出,不少计划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松了一口气:
终于不用再为点个炸鸡还要找韩国朋友代付而发愁了。
这件事看起来不大,但细想一下,其实挺有意思。
它既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政策变动,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突破,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体验。
就像你去国外旅游,突然发现连街边小店都能用自己熟悉的支付方式买单,那种“被照顾到”的感觉,往往比景点本身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那么,为什么韩国人现在愿意花力气接入中国支付工具?
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逻辑?
又会给普通游客、在韩华人,甚至整个韩国本地经济带来哪些真实影响?
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聊一聊。
先说说背景。
韩国一直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。
疫情前,每年有近千万中国游客赴韩,带动了从机场免税店到街头小吃摊的整个消费链条。
但过去几年,受多重因素影响,中国游客数量大幅下滑。
直到今年上半年,随着国际旅行逐步恢复,访韩外国游客总数回升至883万人次,其中中国游客占比迅速回升。
而9月29日开始的团体免签政策,无疑是给这波复苏又加了一把火。
但光有政策还不够。
游客来了,能不能留下来消费,能不能愿意多花钱,还得看体验好不好。
过去很多中国游客在韩国点外卖,要么得用国际信用卡,还要承担汇率转换费,要么得找代点服务,额外加价不说,沟通还麻烦,甚至干脆放弃:
毕竟语言不通、支付不便,谁愿意为了吃顿饭折腾半天?
韩国商家其实早就看在眼里。
数据显示,中国游客在韩年均餐饮消费超过50亿元人民币,但外卖点单率远低于本地居民。
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爱点外卖,而是门槛太高。
现在,“外卖的民族”一口气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等于直接把门槛拆了。
用户打开APP,选好餐品,在支付环节点“Global Payments”,扫码就能完成付款,全程不到10秒。
微信支付还贴心地送了首单20%的折扣券:
一份2.3万韩元的酱蟹套餐,折后只要100元人民币出头,对游客来说简直毫无抵抗力。
效果立竿见影。
据平台数据,接入首周,中国用户订单量激增450%。
首尔明洞一家炸鸡店老板说,接入中国支付后,中国顾客的外卖订单直接翻了三倍,尤其是深夜时段,酒店里点炸鸡配啤酒的需求暴涨。
这背后,其实是消费心理的变化:
当支付变得像在国内一样顺手,人们自然更愿意尝试、更愿意下单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次接入并不仅仅是“为了游客”。
在韩华人同样受益。
过去,很多在韩工作的中国人、留学生点外卖,常常要拜托韩国朋友帮忙下单付款,或者自己办本地银行卡、绑定Kakao Pay,流程繁琐。
现在,用自己的手机就能搞定全流程,连“中国胃”专区都安排上了:
比如少辣版火鸡面、加量泡菜的烤肉饭,明显是冲着中国人口味来的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韩国商家已经意识到,中国消费者不只是“过路客”,而是一个稳定、高频、有明确偏好的消费群体。
与其等他们适应本地规则,不如主动调整服务去匹配他们的习惯。
这种思路的转变,其实比技术接入本身更关键。
当然,问题也不是没有。
目前“外卖的民族”APP界面还是纯韩文,对不熟悉韩语的游客来说,点餐依然有障碍。
虽然平台承诺会逐步推进多语言支持,但短期内还得靠智能翻译、菜单拼音标注等方式“打补丁”。
有商家甚至自己在菜单上手写中文注释,这种“自救式创新”虽然土,但管用。
另一个隐忧是数据安全。
用户在境外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,数据如何流转、存储是否合规,平台并未详细说明。
虽然目前没有出现负面案例,但随着使用人数增加,这类问题迟早会被关注。
毕竟,便利和安全从来都是一对需要平衡的变量。
从更大的角度看,这次支付接入其实是中韩两国在数字经济层面的一次自然融合。
支付宝早在2015年就进入韩国市场,主要覆盖免税店、便利店等场景;
微信支付起步稍晚,但靠着社交属性,在旅游消费场景中快速追赶。
而韩国门户网配资本土支付工具如Kakao Pay、Naver Pay虽然用户基础庞大,但主要服务于本地人,对外来游客并不友好。
中国支付工具的“出海”,走的不是硬碰硬的路子,而是精准切入旅游、餐饮这类高频、低门槛的场景。
先让游客用起来,再慢慢渗透到更多生活服务中。
比如,“外卖的民族”已经计划把支付服务扩展到旗下的BMart生鲜超市,未来游客买泡菜、海苔甚至可以直接邮寄回国——这已经不只是点餐便利,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跨境消费闭环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合作也发生在中韩互免签证政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。
中国此前已对韩国试行单方面免签,韩国此次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,可视作一种对等回应。
两国在人员往来上的松绑,为商业合作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。
支付便利化,不过是这种大趋势下的一个具体表现。
那么,这件事对普通读者意味着什么?
如果你正计划去韩国旅游,那恭喜你,这次出行会比以往更轻松。
不用换太多现金,不用担心信用卡被拒,连深夜想吃个部队锅都能一键下单。
如果你是在韩华人,那生活便利度也会显著提升。
而如果你只是在国内关注国际消费趋势,这件事也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:
全球服务业正在越来越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谁能让消费者更省心,谁就能赢得市场。
最后说点实在的。
很多人一听到“国际化”“出海”就觉得高大上,但其实真正的国际化,往往体现在细节里。
比如一个外卖APP愿意为外国游客增加一种支付方式,一家炸鸡店愿意调整辣度适应中国口味,一个商场愿意设置中文服务台:
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累积起来才是真正的“软实力”。
韩国这次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没有开发布会,没有喊口号,甚至没有太多媒体报道,但它实实在在地让成千上万普通人的旅行体验变得更好了一点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或许我们更需要关注的,不是那些喧嚣的宏大叙事,而是这些悄无声息却真实发生的便利。
毕竟,旅行的意义,不只是打卡景点,更是感受一个地方是否愿意为你多想一步。
而韩国,这次确实多想了。
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